急性白血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2020年,27岁退伍军人因患血癌牵出身
TUhjnbcbe - 2025/1/25 19:04:00

一场大病牵出埋藏27年的身世之谜,在常人眼里或许是一场有意思的“演出”。

可是在这位退伍军人的身边却变成了“三父救一儿”的感人画面。

从“三位父亲救助一个儿子”的事件中,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超越血缘和亲情的爱和关怀。

亲生之地

年,改革的春风已经吹满祖国大地。

在陕西咸阳的一个偏远山区小村落里,郭学城在父母的愁容中降落在人间。

此时,新中国正在进行非常严格的计划生育。

这个孩子的降生,对于郭学成父母来说,不仅是代表着又多一个人吃饭的问题,同时还要面临着计划生育罚款的麻烦。

两个问题加起来,让夫妻俩人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

在郭母知道已经怀了郭学城之时,第一想法是选择打掉这个孩子。

因为,这个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他们实在无法担负起第三个孩子所带来的生计压力。

“孩子他爸,我们怎么办?难道真的要把他生下来吗?

如果生下来咱们的生活是难以维持的,并且村委会也不会让咱们把孩子生下来的。”

郭父此时也默不作声地抽着旱烟。

在妻子一遍一遍地追问下,郭父最后咬牙做出了“医院打掉孩子”这样艰难的决定,这是郭父对生活最后的妥协。

第二天,医院的时候,郭母默默地流下眼泪。

她有些后悔了,抚摸着自己的肚子说道:

“孩子他爸,他在踢我,我们把他生下来吧?”

郭父听到妻子的话后,一时也没了主意。

最后在两个人的拖延中,郭学城的生命也算是保住了。

为了能够把郭学城顺利生下来,郭母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的日子,生怕村干部发现自己家超生。

幸运的是孩子最后还是安全的降生了。

当郭学城被医生抱出来的时候,郭父才感觉到自己即将面临的压力有多么的大。

又是一个男孩!

可想而知,以后家里三个男孩娶妻生子的问题,将会是压在郭父身上的一道重担。

也正在这个时候,村里的妇联主任也找上门来,说要让郭父交罚款。

这下,郭父没有了办法,他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

村里的朋友,给郭父出了主意,让他们把这个孩子送人,这样既能减轻压力又能避免罚款。

郭父一时也想不出来什么更好的方法。

焦头烂额之际,他也下意识地觉得,或许把孩子送走是解决当下问题最优质的选择。

很快,在村里人的帮助下,就联系到了现在的郭学城养父养母郭长江和张女士一家。

他们夫妇二人,一直生活在山东德州,因为身体的一些原因,让他们自从结婚之后就没有孩子。

没有儿子,在山东是会一直被别人看不起的。

郭长江很多年都因这个原因,在村里抬不起头来,张女士更是因为不能生孩子而受到了村里人的非议。

他们两个人做梦都想要一个孩子。

机缘巧合之下,他们得知,陕西咸阳一家人因生活贫苦打算把一个孩子送人。

在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郭长江两人就连夜坐上了前往陕西咸阳的火车。

在那个交通还非常不发达的年代,从山东到陕西,夫妇两足足走了三天才到达郭学城亲生父母的家里。

一见面,张女士就对还在吃奶的郭学城非常喜欢。

或许上天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这个孩子和张女士命中注定会成为母子。

郭学城的生父,在看到朴实的郭长江夫妇后,也觉得他们并不像是人贩子,心里也减少了很多担心。

郭长江率先打破了尴尬的气氛说道,

“老哥,在来的路上我大致了解过你们家里的情况了。你放心,这个孩子我们领养后,只要有我们一口吃的绝对饿不着孩子!实在不行,我们可以补偿一些钱,你看我可以抱走这个孩子吗?”

郭学城的亲生父亲一听要给自己补偿钱财,他感到非常生气。语气也变得生硬起来,

“你不要把我当成那种为了钱财卖孩子的人。我是贫穷,但绝对不会靠卖孩子来换钱,如果你要是有这样的想法,你们两人还是早点离开好了。”

郭长江听到对方这样的回答,也意识到是自己思想狭隘了,连忙说道,

“老哥,是弟弟说错了。你放心,无论到什么时候,这个孩子都是你们的孩子。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去看他。”

最终,在两人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中,就把还在郭母怀里的郭学城命运给定了下来。

在他出生的第三天,张女士夫妇俩就抱着这个孩子,离开了陕西咸阳。

看到怀中的孩子,张女士早已经忘记了一路的颠簸。

她恨不得立刻返回到家中,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给予这个孩子。

而另一边的郭长江,也在仔细思考,该给这个孩子取什么样的名字。

最后两个人商议就叫这个孩子为:郭学城。希望他以后学业有成。

在计划生育是标杆的年代,解决温饱是前提。很多超生的孩子都被扼杀在摇篮当中。

而幸运生下来的孩子,很多也会被送人,甚至因生下的是女孩,就将其抛弃街头的事也时有发生。

面对高额的超生罚款,更是让很多家庭变得困苦贫乏。

与当今社会鼓励人们生二胎、三胎的政策环境不同,在郭学城生父的年代里,多一个孩子的降临,对整个家庭的生计负担都是非常大的。

可郭学城是不幸的也是万幸的。

从张女士的种种行为,可以看出她确实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养父郭长江的生活条件,也比亲生父亲家里要好一些。

开启新的生活

返回山东之后,张女士把郭学城照顾的非常好。

自从有了儿子,郭长江在人们面前也能抬起头了,张女士也不会再被别人非议。

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一直持续到了郭学城8岁的时候。

那时,郭长江夫妻二人的感情出现了危机,而郭学城也渐渐懂事,但是幼小的他,也无法阻止父母之间的事情。

在没有郭学城之前,是因为没孩子吵架;有了孩子之后,张女士和郭长江又因性格问题,三天一小吵两天一大吵。

两个人的感情,最终也因生活中的琐事而消磨殆尽。

离婚,成为了这个家庭无法逃脱的结果。

郭学城也尝试过用自己的哭闹,来复合父母的感情。但这一行为,也并不能阻挡住两人的感情破裂。

最后在双方友好协商下,张女士负责照顾孩子一直到18岁;父亲郭长江,则负责每个月给这个孩子一些生活费,作为基本的生活保障。

没了父亲的照顾,郭学城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张女士为了孩子不受欺负,独自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

当别人问及她,为什么不再找一个伴侣时,她的回答总是:

“我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因为我而受苦,我一个人也可以把他照顾的很好。”

参军入伍

转眼,郭学城已经到了18岁的年纪。他也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他想成为一名军人报效国家。可当他把这个想法说给母亲的时候,母亲却非常反对这个想法:“孩子,当兵多苦,还是好好念书吧,将来能够出人头地。”

郭学城安慰道:“妈妈,当兵也一样能够出人头地。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最后,母亲张女士也没能扭过自己的孩子。在张女士不舍的眼神中,郭学城踏上了去往军营的列车。

军营生涯,让他锻炼出一副好身体;也让他碰见了自己的创业伙伴、最为可靠的战友。

在离开家的时候,郭学城还劝慰自己的母亲:“妈妈,我当兵之后就不能照顾你了。你自己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如果遇到合适的人,一定要勇敢的迈出一步,这样我也就放心了。”

母亲眼含着泪水,向自己的孩子保证她一定会照顾好自己,让他安心去训练不用担心家里。

在军营,郭学城不再是那个有母亲疼爱的孩子,最终他变成了一个刻苦训练保卫祖国的子弟兵。

他也因为长相帅气,性格开朗、训练刻苦还会弹一手好吉他,在入伍一年后,郭学城就成为了连队里的风云人物。

没有儿子陪伴的张女士,也在这一年时间里找到了人生的归宿。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儿子的时候,儿子郭学城对于母亲说的这位继父很满意。

并且他还鼓舞自己的母亲,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母亲也答应他,等他退伍之后自己就成婚。

其实母亲能够迈出这一步,作为儿子是非常开心的。

父母并不是子女的保姆,他们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

几年的军旅生涯很快就结束了。

当儿子郭学城第一次和这位继父见面之时,一声“爸爸”却把这位继父叫得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

或许是这一声亲切的称呼,拉近了继父和这位早已长大成人的儿子之间的距离。

继父姜善增也对儿子的郭学城很是满意,两个人的关系也慢慢深厚起来。

张女士在看到两个人关系这么亲密后,她那颗一直悬着的心也彻底地放下来了。

一家三口的久别重逢,就算是人员有所变动,但不变的还是那股家的温暖。

创业的开始

但家的温暖并不能解决经济问题。

已经是成年人的郭学城,选择在山东找了工作,开始过上了每日辛苦奔波的生活。

可周而复始的劳作,让他厌倦了这种打工的生活。

他想要改变,可也没有什么好的出路,只能暂时按部就班地过着这样的生活。

突然有一天,他接到了战友的电话。

这让原本已经适应了这样枯燥生活的郭学城,重新点燃了奋发图强的希望。

电话中,他的战友表示:自己在浙江发现一个好的项目想要创业,现在需要人手,问郭学城想不想跟着他一起干。

听到这个消息,郭学城连考虑都没有考虑就答应了战友的邀请。

这一次又要远行,作为母亲的张女士还是那么的不舍,但却不能阻拦儿子的选择。

就像当年她找到自己的真爱,儿子也没有阻拦她一样,他们彼此之间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临走之际,他前往了郭长江的住所,和自己的父亲告别。

看到儿子有自己的想法,作为父亲的郭长江非常支持。

并且还把自己身上的部分积蓄给了儿子,让他作为启动资金,努力在外面闯出一片天地。

郭学城揣着自己积攒了几年的钱和父母的关爱,来到浙江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也是他最后一次创业。

创业初期都是艰难的。

两个人既是老板又是员工,没日没夜地努力在创业初期也没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但是当过兵的人,不会被这点困难所击倒。

两人互相的鼓励与坚持,让他们的公司在一年后终于进入了正轨。

可当他们两个正向往着以后的生活时,一场意外彻底打破了郭学城的规划。

年6月份,27岁的郭学城,在一次外出的时候感觉身体不适,起初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以为挺一挺就过去了。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体不适不但没有减轻,还越来越严重起来,并且不时出现高烧的现象。

发现病情

这让他以为自己是不是感染上了新冠病毒,去医院做了几次核酸之后发现并不是新冠。

再后来,间断性高烧让郭学城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得病了,在医院进行了检查。

检查结果出来之后,医生发现郭学城的血液好像出现了一些问题,建议他在做一次深度的检查。

当检查结果出来时,他的战友并没有告诉他实情,安慰他道:“检测结果显示你没有什么问题,咱们当兵人的身体素质绝对是可以的。”

其实郭学城不知道的是,他已经被确诊为白血病。

战友为了他的身体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他实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郭学城间断性高烧并没有停止,牙齿也出现了出血的现象,这让他对自己的病情也产生了怀疑。

住院的第二天,母亲的一个电话彻底让郭学城知道自己或许得了什么严重的疾病。

母亲在电话里哭着说道:“孩子,你安心住院。妈妈和你医院。”

当母亲和养父、医院的时候,医生正在给郭学城安排骨髓穿刺检查。

此时,郭学城也大致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骨髓穿刺也彻底给郭学城的病因盖棺定论。

听到这个消息,张女士一下子就晕了过去。

郭学城也知道这个病的严重性,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强装镇定地安慰道:

“没事的,你们放心吧,我的身体素质这么好,一定会战胜病魔,白血病也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也有很多被治疗好的人。”

大家都知道,白血病想要被治疗好,现代医学上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化疗,一种是找到合适的骨髓进行移植手术。

身世之谜

在听取医生的建议之后,郭学城被安排了第一次化疗。

在化疗完成后,找到合适的骨髓才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当他身边的人全部做了检查发现都不能和他匹配的时候,母亲终于说出了郭学城的身世。

“孩子,既然到了这一步,我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你并不是我的亲生儿子,你出生三天后,是被我和你父亲抱回来的。”

“如果不是发生这件事情,我想我永远都不会告诉你真相,但是到这个时候,无论如何我也要找到你的亲生父母来救你。”

听到这个消息郭学城先是愣了一会,可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

对自己母亲说道:“妈妈,无论到什么时候你都是我的母亲。放心吧,我会好起来的。”

母子两人互相依偎在一起。

张女士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找到儿子的家人,为他寻找到合适的骨髓。

在经过多方面打听之后,张女士终于和郭学城的亲生父母取得了联系。

当她把孩子的病情说给他们听的时候,郭学城的亲生父母并没有犹豫,立马买了最早的医院。

当生母来到自己27年未曾谋面的儿子面前,已经激动得说不出来话。

最后生父用沙哑的口吻说道:“孩子,是父母无能。让你受这么大的罪。我们这次一定能骨髓配型成功,你放心养病。”

为了这次配型成功,父母还把郭学城的二哥也一并带了过来。

医生的检测结果显示,他的二哥匹配程度是最为合适的。

郭学城的二哥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给自己这位弟弟捐献骨髓。

二哥对这位弟弟有着深深的愧疚。

当初,为了家人的生计,不得已才把自己的弟弟送给了别人。

这一次,弟弟的生命出现了危险,作为哥哥的一定要做出些什么,来弥补这缺失27年的爱。

骨髓移植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郭学城需要先进行三次化疗,才能进行骨髓移植。

在化疗之后,曾经帅气的郭学城也变成了没有头发的“病人”。

即便是这样,郭学城依然表现出乐观的态度,不时还为自己的母亲弹奏一些曲子。

为了能够了解自己亲生母亲的生活状态,他一有时间就让自己的亲生母亲为他讲述陕西咸阳的生活。

当满脸沧桑的母亲,说起自己的咸阳生活时,她的愧疚之情溢于言表。

毕竟自己作为亲生母亲,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将他送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是一件错误的事情。

一开始郭学城也无法理解和原谅自己的亲生父母,但是看到他们在自己最为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他知道父亲是爱自己的,只是当时的生活所迫而已,郭学城已经从心里原谅了自己亲生父母。

出于血缘的关系,郭学城和自己的哥哥相当聊得来。

其实从心中,郭学城何尝不对自己的哥哥有愧对之情。

从血缘上他们是亲人,从生活中他们是毫不相干的两人。

就是为了这个“毫不相干”的一个人,自己的这位哥哥,就能把骨髓捐献自己。

这份爱让郭学城无法接受也难以承受,可在父母和哥哥的强烈安排下,他又无可奈何。

一家人也在时间的缓和下,逐渐熟悉起来。

张女士看到自己的儿子和亲生父母相处这么融洽,她也非常欣慰。

毕竟自己现在,或许只能算是一个外人。

但无论如何,只要郭学城能够好转起来,哪怕永远离开自己的儿子她都愿意。

作为养父的郭长江,医院陪伴着自己的儿子,他不愿意离开。

因为郭学城就是自己的儿子,他砸锅卖铁,也要把自己的儿子治好。

继父在这个时候也没有退缩,和郭学城的亲生父亲、养父一起照顾着自己的孩子。

第三次化疗很快就开始进行,可摆在这些人前面的实际问题,却难倒了三位父亲。

前期化疗,已经花费了家里的很多钱财。

为了给儿子看病,亲生父亲在老家已经欠下了10几万的外债,另外两个父亲,也有不同程度的外债。

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郭学城康复。

但现实往往都是残酷的,医院方面给出的方案是:

在进行完最后一次化疗之后,就要给郭学城进行骨髓移植手术。

而这场手术的花费需要30万元以上,其中还不包括后期的恢复费用。

面对这样高昂的费用,三位父亲并没有放弃。

生父第一时间返回了老家,为儿子筹钱,也是为了弥补这么多年自己对儿子的亏欠。

三位父亲、两位母亲用实际行动为郭学城拼凑医药费,哥哥用身体提弟弟分担痛苦。

躺在床上的郭学城暗自发誓:等自己健康出院之后一定用自己的余生去报答自己的亲人。

伟大的爱

“三家人用行动去办一家人的事情,三个父亲用爱去弥补各自的不足。”

郭学城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幸福的是从小就过得比自己的两个哥哥好,不幸的是出生三天就离开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幸福的是在自己最为困难,在病魔缠身的时候,三位父亲在身边一起陪伴着他,为他的生命去奔波努力。

不幸的是27岁的年龄,却得了一场几乎无法痊愈的病症。

在最为困难的时候,才能看出爱的无价和无私。

一场大病拉开了尘封27年的身世之谜,而郭学城本人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么多的“父亲”。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0年,27岁退伍军人因患血癌牵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