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
全球糖尿病患者数已增至3.66亿人
中国更是糖尿病的重灾区
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1.2亿
高居全球首位
越来越多的人步入糖尿病患者行列,
很多人却不知道自己
为什么以及如何患上糖尿病的
为此,糖龄人特邀请
广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小燕教授
开设“陈医生说糖”专栏
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糖尿病知识,
帮助糖友们系统了解糖尿病
陈小燕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三级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南粤好医生”、“羊城好医生”。
广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内科及诊断教研室副主任、校级教学督导。
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干预;肥胖伴代谢异常的发病机制及干预;代谢手术的机制及围手术期管理;骨代谢异常的早期干预。
“陈医生说糖”的第一期,陈小燕教授将深入浅出地讲解糖尿病(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的来龙去脉,教你从根源上预防、控制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糖尿病是病吗?
我们都说糖尿“病”,那么,糖尿病到底是不是一种“病”呢?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陈小燕指出,从不同角度理解,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
首先,从糖尿病定义看,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类疾病群,同时伴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久病可致多系统损害,包括心、肾、脑、眼、神经、血管等。如此看来,糖尿病确实是一种“病”。
但从另一角度看,糖尿病也可以不是“病”,它只是人体能量代谢失去平衡的最终表现形式。陈小燕指出,人体的能量代谢需要胰岛细胞参与,它会分泌胰岛素将我们吃进肚子里面的能量物质以葡萄糖的形式转到细胞里面进行利用。吃进肚子里面的能量物质越多,胰岛细胞需要分泌的胰岛素也就越多,并呈超负荷工作状态。当这种、超量进食的局面持续存在时,总有一天,胰岛细胞的分泌数量将变得越来越少,当它无法分泌足量的胰岛素来转运葡萄糖时,一方面血液中越来越多的葡萄糖因堆积而升高,另一方面,人体细胞因葡萄糖的供应短缺,进而处于饥饿状态,这种能量代谢失去平衡的状态,称之为“糖尿病”。
打个比方,人体好像一个加工厂,进食的能量物质就好似原材料,胰岛细胞就像工人。工人需要将原材料不停地加工成产品分发出去。当原材料越来越多,工人只能加班加点工作。而当工人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工作,仍然无法处理完原材料时,工厂就会“崩溃”。此时不仅工人累倒了无法胜任正常工作,而且原材料因为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不断堆积,这个工程也就得了“糖尿病”。如果堆积的原材料能够通过外部救援得以处理,工人通过休息能够恢复正常工作,糖尿病自然也就不是病了。
了解糖尿病首先要了解血糖
说到糖尿病,不得不说的就是“血糖”。我们都知道血糖对于糖尿病的重要性,但很多人不知道血糖是如何产生以及消耗的。
陈小燕介绍,血糖就是血中的葡萄糖。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也是细胞正常工作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需要相对固定的葡萄糖来提供能量,为各种组织、脏器维持正常的运作提供动力。
一般情况下,人们吃到肚子里面的食物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最终转变为葡萄糖供给人体日常所需。当摄入过多超出人体的消耗量时,多余的葡萄糖就会通过转化成肝糖原、脂肪等储存在体内,以备不时之需。所以正常人血糖往往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另外,人体为了避免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造成危害,还会有一个“应急装置”。通常情况下,当血糖值超过9mmol/L左右时,肾脏就会通过排尿增多的方式将葡萄糖排出体外。而如果肾脏排出葡萄糖的能力下降,也会导致高血糖的发生。
两个口诀记住正常血糖和异常血糖
那么,什么样的血糖才是正常的?什么才是异常呢?陈小燕指出,在临床中,经常遇到患者问“我的血糖正常吗?”、“我的血糖值是不是超标了?”一类的问题。但其实,血糖的正常值与异常值通过一个简单的口诀就能轻松记住。
血糖正常“”。指的是正常的血糖值应该是空腹在5.6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在7.8mmol/L以下。我们将这两个数值简单的记为“”,人们可以对照数值,即可知晓自己的血糖是否正常。
异常血糖记住“”。“”是一个知名的连锁便利店,在很多影视剧中都出现过,而“”正是异常血糖的数值,即糖尿病诊断的标准。当空腹血糖达到7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11mmol/L以上时,即可诊断糖尿病。此时,患者的小血管、小神经、视网膜等均可能已受到高血糖的危害,需积极治疗。
血糖的灰色地带是最佳干预窗口
相信大家都看得出来,正常血糖与异常血糖中间有一段间隔,即空腹大于5.6mmol/L小于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7.8mmol/L小于11mmol/L,这其实就是血糖的灰色地带。
在过去,人们对灰色地带并不重视,体检时如果有人测出空腹血糖6mmol/L,医生也会说“不用担心,还没有到糖尿病”。但是近年来,通过各项研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灰色地带的重要性。
陈小燕强调,血糖处于灰色地带就好似一个即将坠入悬崖的人,如果不干预,他迟早会掉下去,而如果此时拉一把,他就变得安全了。所以说,灰色地带是最佳干预窗口,此时如果能够及时干预,就可以远离糖尿病,实现真正的逆转。而如果不干预,放任其发展,这个人在未来就几乎一定会步入糖尿病行列。
陈小燕指出,在血糖灰色地带进行干预,多数不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只需要调整不良生活方式、饮食结构、运动习惯、调节压力、情绪、睡眠以及体重等即可让患者获得受益。
文/健康参考全媒体记者殷鑫
通讯员/韩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