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术头条新冠病毒快速检测系统,无症状感染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615/r1vkf05.html

世卫组织回顾新冠疫情暴发以来5大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8日回顾了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已展开的5大抗疫工作。首先是努力支持各国的应对能力建设。其次,与伙伴合作提供疫情准确信息并打击信息犯罪。第三,努力确保为一线卫生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第四,努力培训和动员卫生工作者。第五,协调加速和疫情有关的研发。

中科院学者研发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系统

记者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获悉,该所汪大明研究员领衔的团队近日开发出一套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系统。这一系统可常温储存和运输,45分钟左右出定性结果。仪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可对新冠病毒核酸进行现场即时检测。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于2小时内网络直报

据中国政府网8日晚发布的消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印发《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管理规范》,规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新冠肺炎防治复旦中山方案》全球发布

4月8日,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指导、医院主办的应对新冠肺炎复旦中山网络国际论坛暨《新冠肺炎防治复旦中山方案》(以下简称《中山方案》)医院举行,并利用5G-SA(独立组网)技术,向全球直播。

“协和经验”破解急性心梗与新冠肺炎“相遇难题”

近日,《欧洲心脏杂志》在线全文刊发了一篇《医院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该《建议》针对两种类型的心肌梗死分别提出了精准处理策略和路径: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最大程度遵循“挽救心肌、争分夺秒”的原则,在保护医务人员及其他患者安全的前提下首选急诊静脉溶栓;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首先尽快评估患者有无新冠肺炎,在等待结果期间根据患者冠心病危险分层决定下一步治疗策略。

《自然-方法》:港大成功研发高速显微镜

香港大学9日宣布,该校研究团队携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团队开发的“双光子荧光显微镜”,能捕捉神经元之间的电子讯号和化学物质传递。团队成功在实验中记录一只活体老鼠脑部神经元所产生在毫秒间闪现的电脉冲讯号。团队希望在未来1至2年将技术进一步提升,探索更深层脑部的结构,更全面了解大脑功能。

《免疫》:生酮饮食对抗哮喘

德国波恩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生酮饮食的啮齿动物的先天淋巴细胞分裂显著下降。研究人员称,正常情况下,与过敏原接触会使支气管ILC数量增加4倍,而在这些实验动物中,ILC几乎没有变化。黏液的产生和其他哮喘症状也随之减少。

《自然-微生物学》:细菌“土味”吸引动物

链霉菌是一组常见于土壤中的细菌,它们会产生土臭素——这种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土”味,在雨后会产生典型的泥土气息。近日,瑞典研究人员发现,弹尾虫(一种与昆虫关系紧密的小型无翅节肢动物)被链霉菌吸引,由于弹尾虫以链霉菌为食,细菌孢子会黏附在弹尾虫的身体上。之后,弹尾虫通过身体表面掉落和排泄已摄入孢子的方式,将细菌孢子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Heliyon》:美洲鹤“抱团”有风险

极危物种美洲鹤近几十年来种群恢复势头良好,近日发表于Heliyon的一篇报告称,由于栖息地减少和种内吸引等因素,美洲鹤在迁徙中开始形成罕见的大群。虽然群体变大的确意味着种群正在恢复,可是一旦这种大型群体遭遇传染病或极端天气,波及面会相当大。

《自然》:科学家发现肿瘤细胞特异性脂质合成代谢机制

4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转化研究院教授吕志民团队等在《自然》在线发表研究论文,首次发现了糖异生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1(PCK1)具有蛋白激酶活性,而且揭示了PCK1以三磷酸鸟苷(GTP)作为磷酸基供体对蛋白底物进行磷酸化,这有别于普遍的以三磷酸腺苷(ATP)作为磷酸基供体的蛋白激酶。同时研究也论述了PCK1的内质网易位是肿瘤细胞协同调节糖异生降低和脂质合成激活的重要分子机制。

《Theranostics》:科学家建立肿瘤活性磷疗新技术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喻学锋课题组在开发天然生物活性纳米化疗药物领域取得新进展。在该项研究中,课题组构建了原位肝癌小鼠模型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系统地研究了黑磷的体内抗肿瘤活性。静脉注射后,黑磷可高效被动靶向至肝肿瘤部位,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抑制两种途径,有效抑制肝肿瘤的生长。治疗后可将小鼠平均生存时间延长2-3个月,治疗效果优于肝癌一线化疗药物阿霉素(DOX)。

《国际分子科学杂志》:科学家揭示兰州熊蜂肽聚糖识别蛋白结构与功能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以下简称蜜蜂所)蜂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发现兰州熊蜂肽聚糖识别蛋白通过识别Dap型肽聚糖,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启动先天免疫应答机制,进而清除病原微生物和调节肠道微生物。而且发现在肽聚糖结合槽内位的组氨酸是兰州熊蜂结合Dap型肽聚糖的锚定残基,而模式生物果蝇结合Dap型肽聚糖的锚定残基是位的精氨酸。因此,他们推测膜翅目蜂类肽聚糖识别蛋白结合Dap型肽聚糖的机制和双翅目果蝇不同。

中科院报告:中国需适时开展太阳系主要天体探测

中国科学院系列年度报告《科学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近期已正式出版发行。以“航空航天和海洋技术”为主题的《高技术发展报告》提出,中国在取得探月工程的突出成果基础上,需要适时开展对太阳系主要天体的探测,加快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人选开始推荐

为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鼓励青年科技人才积极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评审委员会决定开展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评选工作。

中国科学院发布“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实施方案

中国科学院“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立项建议已于年1月2日获院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根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管理办法》(科发规字〔〕号)相关要求,专项实施方案编制组围绕总体目标,顶层设计,按照“专项-项目-课题-子课题”四级结构组织实施,每个项目分别下设若干课题、子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欧盟合作研究项目申报时间调整

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经与欧盟委员会科研与创新总司商定,现对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欧盟委员会环境生物技术合作研究项目的申报时间做出相应调整,申报截止日期延后至年6月19日16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香港研究资助局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RGC)关于设立联合科研资助基金的协议,双方每年共同资助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研究人员间的合作研究项目。经过公开征集,年度共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申请份。经初步审查并与香港方核对清单,确定有效申请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澳门联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初审结果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FDCT)关于设立联合科研资助基金的协议,双方每年共同资助中国内地与澳门地区研究人员间的合作研究项目。经过公开征集,年度共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申请60份。经初步审查并与澳门方核对清单,确定有效申请54份。

特殊“群聊“对接产研需求

3月18日至4月3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工作阵地搬到“云上”,密集举办了10场细分专业领域的线上对接,以促进江苏产研院专业研究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与国内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对接交流。据江苏产研院初步统计,10场云对接发布技术需求和待合作项目近项,吸引了国内一批高校院所与江苏产研院建立合作关系意向,以及进行集萃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已在谈并形成初步合作意向的项目30余个。

浙江大学发布“创新”专项计划

4月8日,浙江大学召开创新计划项目启动会,发布“智慧海洋计划”“精准医学计划”“超重力计划”“天工计划”,这是浙江大学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布局未来汇聚型学科发展,启动实施的第3批专项计划。

中国农大“天蓬工程”或明年国庆节前后竣工

中国农业大学“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项目又被称为“天蓬工程”,于去年8月在涿州启动建设,是国家“十二五”期间优先安排的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该项目由教育部、中科院分别作为主管部门,由中国农业大学和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承建,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主体结构和二次结构,有望于明年国庆节前后完成建安工程竣工验收。

山东大学启动17个微专业建设项目

近日,为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加快本科专业现代化升级,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经山东大学各单位申报,学校组织评审,最终立项建设17个微专业项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