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痛中国儿科泰斗胡亚美院士病逝将捐献遗 [复制链接]

1#

来源:健康医院、北京胡亚美儿童研究院、北京日报

正文共:字8图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胡亚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年10月3日17点07分在京逝世,享年95岁。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儿科医学教育家、新中国儿科医学事业奠基人之一、我国儿童血液肿瘤学开创者、首都医科医院名誉院长胡亚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年10月3日17点07分在京逝世,享年95岁。

胡亚美院士年4月27日生于北平;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医院主治医师;~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儿科教授、首都医学院儿科系主任;~年任首都医科医院院长;年起,任首都医科医院名誉院长;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亚美院士曾任中国科协荣誉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妇联保卫儿童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儿童白血病专项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高等医学院校儿科医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特邀评审员、中华医学杂志、北京医学、中国医学科学年鉴及医学百科全书儿科学分卷等杂志及书籍的主编、副主编、编委,是第一届至第九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及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胡亚美院士毕生从事儿科医学临床、科研、教学相关工作。毕生精力奉献给儿科医学事业,做到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20世纪50年代,她研究制定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儿营养性贫血治疗和预防方案;60年代,悉心研究婴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制定并推广了3:2:1液输液疗法,使该病的病死率由20%下降至1%;70年代末,对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类溶血性疾病,特别是对儿童白血病进行了研究。

年,儿童白血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她将研究方向确定为儿童白血病及肿瘤性疾病。经过不懈努力获得突破,至年,胡亚美团队已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五年无病存活率提高到50.6%,从而改变了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传统观念。目前,由胡亚美院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对白血病的治疗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胡亚美院士一直重视学科发展和科研教学工作。作为主编或名誉主编,她参与编撰了《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这部经典的儿科学著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荣誉。她还曾主编《实用儿科临床手册》及《婴幼儿保健全书》等著作。从医70年,曾发表论文近篇;有关血液病及其他科研课题曾获北京市科委一、二、三等奖、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二等奖及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科技三等奖;并曾多次出访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多国进行学术交流,将国外的先进医学理念引进国内,积极宣传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儿科医学取得的巨大成绩。

胡亚美院士执教数十载,桃李满天下,她像慈母一般关爱年轻一代,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以行立教,把救死扶伤的天职郑重交予学生。她一辈子视患儿如己出,关心爱护患儿。当白血病患儿生活出现困难时,她无数次用自己的工资资助病儿,并奔走疾呼,以引起国家对白血病及肿瘤性疾病的高度重视。她的高尚品德如涓涓细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如今,许多人已成为儿童血液肿瘤领域的中流砥柱,将老师的精神继续传承。

胡亚美院士一生热爱祖国、心系人民,怀揣守护儿童健康的梦想,毕生服务国家所需,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为新中国儿科医学事业发展和儿科医学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贡献。医院“公、慈、勤、和”院训精神为己任,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其学问、品格和境界值得我们永远敬仰与学习。

胡亚美院士的逝世是中国医学界特别是儿科学界的重大损失!她为我国儿童健康事业作出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她的大医情怀和崇高风范将永驻人间!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和弘扬胡亚美院士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为儿童健康事业努力奋斗、共同守护祖国的明天!

按照胡亚美院士临终遗愿,她的遗体将捐献给首都医科大学用于医学研究。

胡亚美院士千古!

(来源:医院)

我国儿科界一共只有三位院士,全部都在医院。诸福棠院士早已驾鹤西去,今年仙寿岁;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张金哲院士在今年9月25日刚刚庆祝了99周岁的生日。96岁的胡亚美院士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也是我国小儿血液病学科的创始人。

曾经有人问胡亚美,什么时候最快乐?她笑着说:“我最快乐的时刻,就是经过一番紧急抢救,孩子睁开眼睛叫我一声奶奶的时候。”

胡亚美年7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年起,历任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儿科教授,医院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世纪70年代末,胡亚美带领医院血液病专业组攻克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白血病,让这种疾病的五年以上无病存活率达74.4%,达到世界水平,为全国甚至世界所瞩目。

胡亚美专攻小儿白血病,是受到一篇报告的影响,这就是《北京市至年儿童健康调查报告》。这篇报告中写道:城市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已不再是各种传染病和营养不良,而主要是恶性肿瘤。

在1至5岁儿童的各种死亡原因之中,恶性肿瘤占第2位;到5至15岁则跃居第1位,其中白血病(即血癌)又占恶性肿瘤的1/3。上世纪70年代末期,国内尚无一例治疗小儿白血病的成功经验报道。

胡亚美决定向血癌“宣战”。胡亚美及其所在的科研治疗团队不断总结经验,并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不断完善治疗儿童白血病的方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胡亚美科研团队终于改变了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传统观念。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白血病是不治之症。那些治疗好的孩子重返社会,遭受到种种偏见。为了消除这些偏见对孩子的影响,她在年创办了白血病康复儿童联谊会。在这场特别的联欢会上,痊愈的孩子们讲述他们现在的生活,有的人甚至还上了体校;正在同白血病做斗争的在院患儿,受到鼓励,也变得坚强起来。此后,医院几乎每一年都会举办一次白血病儿童康复联欢会,参加的人数越来越多。

她的学生说,恩师胡亚美在人品上只能用“高山仰止”来形容。她带学生时,从来不是说教,而是以自己的行为方式来潜移默化。医院来一个外院的进修大夫,她会亲自给进修医生披上白大褂。“她不仅仅是披件白衣,而是告诉他们:把医生的天职——救死扶伤的责任,交到了你的手上,你不应该辜负。”

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吴润晖说,胡院士一生都在践行着以患儿为中心的行医准则,她对患儿们的大爱无疆,为了患儿解除病痛在医学道路上孜孜不倦;她还是位让患儿、家长还有身边医护技工作人员感到温暖的医学大家。“她身体力行一致感染着我们,是我们儿医人的楷模,她温暖的笑容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